當年憑著一股對太陽餅的熱愛,我立志成為台中媳婦,於是多年前來台中玩,還特地在批踢踢好一番文獻探討,搜尋在地美味,認識了台中獨有的「大麵羹」,只為了確認婚後是否能適應當地,不然我總不能三餐都吃太陽餅吧!
還記得,當客運緩緩駛進台中市區,我不自覺臉上綻開了笑容,彷彿聞得到空氣中太陽餅的芳香,而下了車沒多久,在路上看到「大麵羹」三個字,立刻拉著旅伴嘗鮮,
一試驚為天人,湯麵黏黏稠稠,但不像勾芡;黃澄澄的粗麵條,口感軟糊糊的,入口即化;而特有的「鹼味」,加上菜脯、油蔥酥、肉燥和韭菜混合出來的鹹香滋味真是迷人,這是在其他縣市從未吃過的美味,價格又十分便宜,一碗不會超過三十元,當下更堅定了我嫁入台中的心。
而當時旅伴姚姚一副難以下嚥的驚恐表情,也讓我印象深刻。對她而言,羹麵怎麼可以既不勾芡,又軟軟爛爛的?「這不是台中名產這是碗做壞的羹~~」
不管我怎麼樣跟他說此羹非彼羹,她還是難以接受。
回了台北之後,再也找不到美味的大麵羹,於是第一次跟著當時還是男友的小明回台中他家,他問我早餐想吃什麼?我毫不猶豫地回答:「要吃大麵羹~」
「大麵羹妳也懂?」他又驚又喜,彷彿千里馬遇到伯樂,「妳真識貨。」
我想憑著我對大麵羹的喜愛,更堅定了他想娶我回家為奴為妻的心吧!
雖然在邂逅了宜蘭奕順軒、台東艾薇塔、雲林千巧谷、馬祖老酒麵線和芬蘭的海鮮湯之後,我頓時醒悟,自己真是太不成熟了,怎麼會讓太陽餅決定我的終身大事呢!!
但能怎麼辦,嫁都嫁了,騎虎難下
而剛結婚時,枕邊人為了討好我,只要住婆家,隔天早餐一定帶我去大智市場吃大麵羹,企圖建立「回婆家=大麵羹=喜歡」的古典制約,
不幸弄巧成拙,變成了「大麵羹=回婆家=討厭」
搞得我一度對大麵羹好反感.....................
幸好現在漸漸適應人妻/人媳身分(官方說法),也重拾對大麵羹的喜愛,同時為了打破制約,我決定要去別家大麵羹探索,而且離婆家越遠越好
而雀屏中選的「英才路大麵羹」,是頗負盛名的五十年老店。
不起眼的小小攤子,但一直有客人上門,也有好多開車來外帶的老饕。
大麵羹都是賣早餐時段比較多,這間賣到晚上六點,就算睡到中午,想吃也不成問題哦!
要自己在櫃檯點餐結賬之後,端著自己的餐入座。
備餐區分左右兩邊,一邊專心地處理大麵羹和滷豆腐之類的,好香啊~~
炸物則是另一邊的阿姨負責現炸。
我其實是想拍她現炸的樣子,客氣詢問,但阿姨好像誤會了,特地拿了一盤剛炸好的燒肉給我,還特地擺了(我最討厭的)薑絲給我拍。
我們點的餐上桌啦
大麵羹(25)總是非常平價,這間用油蔥、韭菜和蝦皮調味,香氣四溢,但我翻了翻下面,沒看到我愛的菜脯,少一味,傷心
湯頭的鹼味比大智市場那間更重一些,口感溜滑濃稠,味道單純但美味。
我很喜歡大麵羹麵條軟軟的口感,感覺很好消化。
燒肉(40),看起來覺得普普通通,好像很乾很柴,要不是看到人家推薦,應該不會想點它。
吃了一口才發現外酥內軟,肉汁也恰到好處,好吃~人不可貌相,海水不可斗量啊!
份量略嫌少了一些,一下子就吃完了,意猶未盡哪。
過去大麵羹是窮人家用來餬口的食物,把麵條加上鹼粉下去打,麵會膨脹變得較粗,故稱為「大麵」,麵體呈黃褐色,
大麵屬於濕麵條,常溫下不好保存,在科技不發達、交通也不便利的過去,只能保存一到兩天的大麵,因此成為地域性強的台中美食,難以被其他地區複製。
過去的大麵羹真是清湯掛麵,現在大家有錢了,才增加了肉燥、菜脯之類的配料來提味。
如果,如果他願意給我一些菜脯該有多好...
吃完英才大麵羹之後,枕邊人不甘示弱,還主動問我隔天早餐是不是應該去大智市場評比一下
不過不管是哪一間,好像都不復當年我第一次吃到的那種驚喜和美味,只能繼續尋覓了...
請台中的大家踴躍推薦好吃的大麵羹給我!!
英才路大麵羹(焿)
消費時間:2015年/7月
地址:台中市北區英才路215號
電話:04 2202 9102
營業時間:09:00~18:00
每人平均價位:45
可否刷卡:否
有無包廂:無
推薦菜色:大麵羹(25)、燒肉(40)
其他推薦的台中美食餐廳
【食記】台中北區│懷特朵兒 White Door義式料理 吃出一座貝殼塚,其實是海產店吧蛤蜊怎麼比麵多
【食記】台中北屯│那一間居酒屋 新鮮美味的鹽烤串燒(文末有讀者專屬優惠!)
【食記】台中北屯│Overture序曲 用好料做出美味 天然美味的檸檬塔
【食記】台北中正│堤諾比薩 TINO'S PIZZA (台中有分店!)
喜歡我的文章嗎?歡迎加入我的粉絲專頁一起玩,還能接收最新文章資訊哦!